故宜急下之以救阴也。伤寒邪气入里,因人藏气素有之寒热而化病。
伤寒表邪未解,适遇其人阳明素有湿邪,热入里而与湿合,湿热蒸瘀,外薄肌表,身必发黄也。今伤寒三日,三阳表邪为尽,三阴当受邪,其人当不能食而呕,今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里和,三阴不受邪也。
程应旄曰:热阻于肌肤之间,故发热而小便为之不利,郁而成黄也。此承上条,详申脉证,以明其治也。
非时暴寒乃异气也,以其兼令气而为病也,故春兼风温,即以风温名之;夏兼暑热,即以暑热名之。方有执曰:直视,精不荣于目也;谵语,神不主乎心也。
方有执曰:此以痉之具证。正虚邪盛,故主成无己曰:下利里虚也,脉当微弱,反实者,病胜藏也,故死。
小便不利,湿内蓄也。王肯堂曰:「温温」当是「嗢嗢」。